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垣曲明天的天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垣曲明天的天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闻喜怎么样啊?
闻喜原名桐城,是慈禧太后西逃的时候在这儿听到好消息,所以改名为闻喜。
闻喜的裴柏村因为有59个宰相、59个大将军,又名宰相村;现在有全国50强企业--海鑫集团,玻璃行业和镁业发达,特产有贡品--闻喜煮饼、北垣馍、莲菜。有大运公路、同蒲铁路,交通发达,民风淳朴。北接侯马,南临夏县,与垣曲,绛县、稷山等接壤。运城历年最低温度?
从市气象局获悉
1月14-16日
全市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
介于8.2~15.9℃之间
16日早晨
全市最低气温达到
-19.1~-6.2℃
其中最低气温出现在夏县
突破有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极值
各县站最低气温(单位℃):
夏县-19.1 绛县-16.3 闻喜-15.9
永济-13.1 盐湖-12.8 万荣-12.4
稷山-11.9 临猗-11.5 芮城-11.5
新绛-10.8 河津-9.5 平陆-9.5
垣曲-6.2
运城地区绛县的地理风貌?
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县境东部和南部由中条山环抱,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构成,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相邻,北部自东向西由翼城、曲沃两县和侯马市环绕。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4′—110°48′,北纬35°20′—35°38′。辖区东西长49.1公里,南北宽35.4公里,总面积993.49平方公里。 南柳泰山庙位于南樊镇南柳村西南约1000米处,坐北朝南,分布面积为7342.8平方米。具体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庙、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正殿脊刹1996年曾失盗,后被追回。南柳泰山庙是保存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1985年被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时,民间的流行文化是什么?就是说,民间喜欢玩什么?
宋朝流行蹴鞠,先从民间流行而后影响到宫廷,成为无论贵族阶层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喜欢的全民运动
说起蹴鞠来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水浒传》中的高俅,高俅就是通过蹴鞠从一个混迹街头的混子一步步成为皇帝宋徽宗眼前的红人,高居殿帅府太尉之职,实现了从草根到高居朝堂之上的华丽逆袭,真可谓是人生赢家。从中也可以看出蹴鞠这项运动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蹴鞠是什么运动呢?我们可以理解为足球的雏形,也就是说我国从北宋就流行踢足球了,可见足球文化在我国是源远流长,深受大众的欢迎。直到今天足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全世界无论何种肤色种族的人都热爱足球,球迷数量可以用亿来做单位。我觉得足球运动如今在世界蓬勃发展,抛开人品不说,高俅应该是为推广这项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如同蔡京的书法堪称一流但因其人品太差人们都不屑于收藏其字画一样,高俅在足球领做出的世界性贡献,人们也是刻意淡化了。
高俅,世界足球运动的开山鼻祖
高俅这个人,出身于街头帮闲,也没什么文化,肯定是不合格的朝廷大员。他作为世界足球运动的开山鼻祖,完全是因为他高超的球技来取悦于宋徽宗。高俅踢球是有绝技在身的,那就是“鸳鸯拐”。当时宋徽宗还未登基,那时候他还是端王,有一次他组织了一场足球赛跟一群小黄门进行比赛,高俅是观众站在一边观看。
一个小黄门大脚开出,足球直奔端王而来,端王没有接住,这时候高俅一记“鸳鸯拐”将球踢给了端王。端王大喜,于是乎高俅的命运从此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端王当了皇帝就是宋徽宗,于是便抬举高俅当了殿帅府太尉。没想到高俅这个大奸臣竟然因为踢球发迹。
假如高俅在阴曹地府知道现在中国足球的水平竟然如此不堪的话,不得气得这老家伙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宋朝是一个文化元素比较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比较丰富的一个朝代,当时民间流行的休闲文化很多都延用至今。
01,相扑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燕青和任原在泰山庙会上相扑比赛,观众如“数万香宫,两边排的似鱼鳞一般,廊庑屋脊上都坐满了”。这些观众,来自全国各地,“一者烧香,二者乃为着看任原本事,三来也要偷学他几路”,然后回各自的地盘做和相扑艺人,这跟我们今天娱乐行业的唱歌艺人、演戏艺人是不是也有些类似之处?
02,夜市
宋朝时期,都城开封人口达百万之多,为鼓励商业发展,坊与市的界限不再特别分明,商铺,酒楼,餐馆四处林立,这也就刺激了消费。于是夜市就此发现起来了,那时候主要以餐食买卖为主,如旋炙羊腿,水晶猪脚等。跟现在夜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主要还是休闲消遣,不全以交易和商业化为目的。
03,瓦肆
这个可以说是最早的乡村大舞台,瓦肆常跟勾栏一起念,主要是有栏杆围起来,形成一个娱乐性质的场所,所有也有了后来“勾栏院”一说。
在北宋都城开封,城中桑家瓦子、内中瓦子、里瓦子三处就合计共有勾栏五十余处,大的可以同时容纳游客上千人。而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也同样不甘示弱,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有名的瓦肆应有清冷桥畔的南瓦、三元楼的中瓦、众安桥的北瓦、三桥街的大瓦等。其中,北瓦最大,内有勾栏十三座。
可见,勾栏瓦肆也是宋朝盛行的休闲文化之一。
04,蹴鞠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吗?由任泉和李冰冰主演的《一脚定江山》,里面主要讲述宋朝的蹴鞠文化。
其实足球就起源于中国的蹴鞠,在宋朝民间广泛盛行,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每年都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蹴鞠比赛,甚至成立专业的队伍打比赛,跟现在的足球队简直一模一样。
“蹴鞠”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属淄博市)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欢迎补充。
得益于宋代普及印刷术所留下的大量文人笔记和书画作品,今天我们能对宋元及以后日渐发达的市井文化生活进行较为精准的复原。
我们都知道,宋人崇文,舞文弄墨是一些文人墨客的生活常态,但是对于普通平民来说,除了生产活动,都有哪些消遣活动呢?小饭选了以下三个较为常见的。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市井生活
大宋夜店——勾栏瓦舍
宋代已经有了专供大众娱乐的勾栏瓦舍。据宋代“大众点评”《东京梦华录》记载,光是东京汴梁城,出名的瓦舍就有10座,《武林旧事》所记录的临安瓦舍有23座。
瓦舍之中可以设有多个勾栏。所谓勾栏外型与方形木箱无异,四周围以板壁。有些勾栏门首会悬挂“旗牌、帐额、神帧、靠背”等进行宣传,勾栏内部则设有戏台和观众席,戏台是三面敞开的,而三面的观众席还设计成阶梯式,防止前排的观众遮挡后排观众的视线。
据记载,在临安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等几座大型瓦舍,其中北瓦中有13座勾栏。
勾栏瓦舍中的热闹场景
至于勾栏功能,已经有了说唱、戏剧、杂技和武术等多种项目,表演形式多样,深受大众的好评。据记载,当时瓦舍中的勾栏已经有了专业功能划分,北瓦中就有两座勾栏专门讲史(类似评书的前身)。
中国足球的辉煌时代
宋代是传说中中国足球登顶世界的年代,这就是蹴鞠。
我国蹴鞠历史悠久,西汉学者刘向在其《别录》中写道:“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帛书《十大经·正乱》中说是黄帝与蚩尤涿鹿大战后曾经把蚩尤的脑袋当球踢……(“把脑袋当球踢”也是历史悠久啊~)
大体来说,秦汉时代蹴鞠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三国至隋唐蹴鞠主要流行于贵族之间,直到宋代蹴鞠进一步在民间开展起来。
当时,蹴鞠只有一个像篮球的“球门”,设在场地中央。“球门”是在竖起的两根高约三丈多的木竿上结一网,网之上部留一直径为一尺左右的洞,称为风流眼。比赛时,双方各有六七人或十二人,按照一定的位置分工列于球门两边,将球踢过风流眼为得分。
除了设有球门的形式外,宋代还盛行以表现个人技巧的踢法,称为“白打”。表演者从一人至十余人共同表演。表演中除足踢外,头、肩、臂、胸、膝等部位均可接鞠,其花样繁多,灵活方便,因而得到较广泛的推广。
大众健身——射鹄与九射图
射侯又叫“射鹄”,也叫“射鼓”,也就是后来的射箭游艺。侯、鹄指箭靶的中心,《礼记·射义》说:“故射者各射己之鹄。”射鹄就是箭射靶心,即“射候”。侯用皮革或布制成,上画以熊、虎、豹、麇等兽形。侯的形状和规格,古时因射者身份的高低而有较为严格的规定。
“周礼”中记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即将射箭列入其中。当时规定,男子15岁就要开始习射,成年后要按不同等级,在不同的场所继续练习射箭,而后参加每年举行的不同等级的射箭比赛。比赛时要进行饮酒、奏乐等一系列繁杂的礼仪,被称为射礼。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较早的射箭比赛了。
到了宋代,射箭活动已经在民间十分普及,人们开始打破束缚人的射礼礼法,而将其作为一种游戏形式。
据记载北宋时的欧阳修便参照古礼制定出“九射格”。九射格是将古射礼纳入酒令,并用九种动物绘为一个大侯,熊居中,上虎、下鹿,右绘雕、雉、猿,左侧雁、兔、鱼,每种动物各有筹,根据射中的目标,取酒筹所在位置去喝对应的酒。
此外,在河北、山西、陕西等面临辽、西夏战争风险的地区,射箭是青壮年在农闲时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
我是耕耘于传统文化领域的@泛小饭,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我。
宋经历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因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政治比较稳定,战争少,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超过盛唐。每个时代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宋朝时民间流行的文化表现在理学、文学、史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
一.文学和宗教
1. 文学
“唐诗宋词”中的宋词,就是宋朝的文学代表。宋朝文学包括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代表人物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秦观、黄庭坚、朱敦儒、李清照、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城市地区和乡下农村,都流行文学创作和阅读。
2. 宗教
宋朝宗教世俗化与汉化,儒学逐渐兴起,佛教也渐渐流行。寺庙由此建立,代表地区有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民间流行信佛,会到寺庙烧香拜佛。伴随佛教兴起的还有道教和其他教派,甚至有邪教的出现,民间流行信奉宗教。
二.字画和瓷器
1. 字画
字,即书法:宋朝书法主张尚意,注重在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与意境表现,同时也提倡个性化和独创性。代表人物有: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黄坚庭、苏轼、米芾、蔡襄等。
画:宋代绘画艺术注重写实,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三大类。花鸟画代表作品有崔白的《双喜图》;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人物画代表作品有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
2. 瓷器
瓷器发展非常繁荣,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特点:a.品类繁多,器型多样。b.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c.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三、茶和玉
1.茶
茶文化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雅俗共有的文化。由茶发展成茶饮料,有的要加糖,有的要加盐,要加各种作料的茶。宋朝还流行斗茶之风。
2.玉
玉文化从宋开始流向民间的,玉器行业发展兴旺,玉雕世俗化倾向空前发达。玉器玩味大增,礼性大减,出现了玉雕市场和专门贩卖玉器的商铺。市民成为玉器的玩赏者、拥有者,佩带玉器受到广大的市民阶层及文人墨客所追捧流行。
四、理学和史学
1.理学
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在建构儒家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朱熹。后期出现了新的哲学体系-心学,宋朝晚期还出现了第三种学术势力-浙东事功学派。
2.史学
宋朝的史学特别发达,有"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宋贤史学,古今罕匹"这样的评价。开始出现修史机构,如实录院、国史院等。代表史学著作有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还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
五、制度和建筑
《清明上河图》描绘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宋朝的城镇商品经济特别发达,人口众多,满街都是店铺,打破了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了夜市与晓市。建筑行业空前兴起,乡镇和城市的基建都做得非常好。
我是作者:于言,以上是我个人对宋朝文化的了解内容,欢迎一起交流学习,谢谢。
宋朝民间流行蹴鞠吧。(现代足球的起源)当时从朝庭到民间,应当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从小老百姓到达官贵人,甚至是皇帝,应当都很喜好。《水浒传》中,小混混高俅就靠蹴得好球,青云直上,深得皇上喜爱,以至官及太尉。可见蹴鞠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中国曾受到过外来蝗灾的侵袭吗?城里的小老百姓如何预防?
我国的蝗灾可以说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的,据章义和的<中国蝗灾史>记载,先秦时期就有关于蝗灾的记录。
书籍中关于蝗灾的记录比比皆是,比如:
"(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时饥民啸聚山林。太平县蝗虫飞,飞蔽天,禾穗树叶食之殆尽,民悉转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啸山林。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蝗。"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子生,抚宁、曲阳、元氏、清苑、无极大旱,蝗……武昌飞蝗蔽天。房县、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长三寸余。秋,黄安、蕲水、黄冈、随州蝗;应山蝗,落地厚尺许,钟祥飞蝗蔽天,亘数十里……"
蝗灾最主要的威胁还是农业。
近代比较严重的蝗灾是1943年河南的蝗灾。
1943年大旱已经结束,很多人都认为悲惨的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一个崭新的未来即将来临,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大量的蝗虫破土而出。来到河南以后遮天蔽日,所到之处都是寸草不生。刚刚种出来的庄稼,又一次面临着惨重的损失。这一年农民颗粒无收。
至于外来蝗灾,从现有的记载来看,还没有发生,可能是没有发生过,也可能是以前的认识范围有限,即使是外开的蝗灾,也无法识别。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行业,危害不是很直接,可能蝗灾会导致粮食减产,价格波动加大。
老百姓要自己了解蝗虫情况的分析及方案的制定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也可以认为是生态治理,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生物防治
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一)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二)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三)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化学防治方法
很多化学农药都可以用于防治蝗虫,目前用于防治蝗虫主要有机磷类农药的马拉硫磷、敌敌畏;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绿氰菊酯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等。还有很多混配的农药,如快杀灵等等。锐劲特是由国外农药公司新开发的一种杀蝗虫的特效农药
最近,东非发生了大面积蝗虫灾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蝗虫已经跨越红海进入了欧洲和亚洲地区。目前,蝗虫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大有进入我国之势。
那么,蝗虫究竟能不能进入我国境内呢?
据专家分析,蝗虫很难进入我国境内。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依据蝗虫的飞翔能力,很难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第二,喜马拉雅山上的气候环境非常恶劣,很难让蝗虫生存下来。所以,蝗虫能够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不是很大。
即便是有少部分蝗虫能够进入我国境内。其实,也不用有太多担心。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单单西藏和新疆境内的鸡鸭就有几十万只,这些鸡鸭完全能够对付少量蝗虫;第二,我国历史上已经遭受过许多次蝗虫危害,因此,积累了很多对付蝗虫的经验(譬如,我国可以用农药灭蝗,也可以采用鸭子、狼蛛、中华蜂虻、椋鸟等进行立体灭蝗),对于进入我国境内的少量蝗虫来说,我们完全有办法应对。正是基于此,我们不用对此次国外的蝗灾有太多的担心。
我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蝗虫灾害。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境内,不过,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也偶有发生。据历史记载,我国在秦汉时期平均8.8年发生蝗灾一次;在两宋时期,平均3.5年发生蝗灾一次;而到了元代,平均1.6年就会发生一次蝗灾。
尽管我国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蝗灾,但都是“原发性”蝗灾,并没有发生过从国外传入的蝗灾。由此可见,国外的蝗虫到了我国有可能会“水土不服”呢!
蝗灾一般发生在农村,因为农村土地上有植物或庄稼,而蝗虫就是“本着植物和庄稼去的”。所以,即便是发生蝗虫灾害,也会发生在农村而不会发生在城市,因此,在城里居住的居民不用做什么防范。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这次的国外蝗虫灾害可能会“止于国门之外”,很难在我国造成蝗虫泛滥。因此,我们都不必有太多担心。作为目前来说,还是用心抗击冠状病毒吧!毕竟病毒比蝗虫厉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垣曲明天的天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垣曲明天的天气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