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天大田的天气预报15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天大田的天气预报15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吉林省春耕生产开始了,看现在土壤的墒情,能够保住出全苗吗?
你好,我是辽宁的,我家这里最近2个月也是滴雨未下,现在土地干旱程度也是非常严重。但是没办法,只能先把种子种下,等待哪怕只是一场小雨,也能让苗出来。如果不种,过了十天、半个月再种,可能就错过了时节,我们东北下霜期来的早,后期养分也上不来,所以给我们预留的时间不是太多。如果过了半个月没播种,或者播种后还是没有出苗,那就再赶紧补种一些生长期限短的玉米等作物吧,当然短生长周期产量也会降低,这也是减少损失的一种方案吧。下图就是我这边土地干旱情况。
大家好,我是我似骄阳378.黑龙江桦南的。
吉林的播种开始了,我们这里也马上要播种了,现在看当前墒情还是不错的。有消息报道吉林辽宁等地土壤墒情不好,但是到了播种的时候,也得播种,哪怕种子在土壤里炕干,就是等一场透地雨到来。“种在人,收在天”,老百姓种地就是靠天吃饭,难啊!
今早刚看到天气预报说,东北最近三天有场降雨,愿这场雨能够下透地,解决干旱的问题,是我们种地农民现在最大心愿。还没有播种的农民快快行动吧。
水稻的移栽,秧龄多长才合适?怎样确定水稻的移栽期?
目前部分地区的稻苗以经准备开始移栽,那么移栽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1 移栽秧龄
机械插秧时插适龄秧,不缺龄不超龄,旱育中苗3.1~3.5叶,大苗4.1~4.5叶。
2 插秧水深
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3 移栽深度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5厘米左右,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
4 移栽密度
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积温条件好的西部农场宜稀插,积温条件差的东北部农场宜密插;分蘖能力差的品种易密插,分蘖能力强的品种易稀插。
②密度: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水平、种植品种、插秧规格等来合理确定各农场内部管理区、作业站的适宜栽培密度,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插秧规格为30×10~12厘米,25~33穴/平方米,5~7株/穴,基本苗数125~200株/平方米。
5 移栽顺序
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头格田插完秧后,上头格田中的水放入下头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既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
6 移栽质量
机械插秧的标准为早、密、浅、正、直、匀、满、齐、扶,边插秧边同步补苗。
①早:保证做到适时抢早。
②密: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
③浅: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
④正:要求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
⑤直:插秧行要直,秧苗栽的直。
⑥匀:插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
⑦满:插到头、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
⑧齐: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
⑨扶:插后及时上水护苗。
⑩同:插秧同时安排专人同步补苗。
水稻的移栽秧龄多长才合适?怎样确定水稻的移栽期?
由于各类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的特点不同,适栽秧龄的长短也有所不同,早熟品种要求短秧龄,迟熟品种要求较长的秧龄,中熟品种在早熟与迟熟的之间。水稻高产栽培要求秧苗移栽后最少能长出3—6片新叶,才开始幼穗分化。就是移栽后大田期要能长出6—9片叶,这样植株才能具有足够的营养生长量,为穗大粒多奠定物质基础。如果移栽时苗龄过大,那么返青后就进入幼穗分化,难以达到穗大粒多。据试验结果,杂交水稻高产要求的适宜移栽秧龄以6—8叶(45—50天)移栽为好,秧龄超过60天以上,产量显著下降。一般中早熟品种以5—6叶龄为好。
秧田环境不同,其移栽秧龄也有所不同,高温季节移栽秧龄比低温季节短,湿润育秧移栽秧龄比保温育秧长,采用长龄多蘖秧,还必须同时采取降低秧田播种量或者寄栽密度的措施。同时要看前季作物收获期早迟,分期分批育秧,以保证栽插适龄壮秧。
总结,水稻早插,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促进早熟高产。但是过早插秧,不能保证秧苗正常生长,如果遇到低温,发根停止,并且容易发生烂秧死苗。所以要根据气候和苗龄进行插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在东北山区种水稻,本着不插6月秧的原则,4月15日育苗,秧苗达到45日苗令,秧苗达到4叶一心时,用脚踩倒秧后离开,秧苗立刻恢复原状,证明秧苗有弹性,壮。起苗前打上乐果乳油,防治潜叶绳发生。
大家好,我是虫子。
湖北人在广东,种桑养蚕!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带你看桑蚕养殖!
废话不多说,言归正传!
水稻移栽,这要看事南方还是北方,你是传统老式育苗还是用的秧盘育苗。
这是秧盘育苗,秧盘育苗移栽标准,一般在十公分左右。
因为秧盘育苗,苗比较集中,长太长后期不好操作,而且肥料不好补充。所以一般十公分就可以移栽到大田里去。
秧盘育苗优缺点:
优点,简单方便,移栽省时省力。移栽早
缺点,抄作有点麻烦,新手撒谷种时建议找人指导。不好后期补充肥料。
如果是老式的育苗移栽,秧苗移栽标准,一般秧苗在三十公分上下,就可以移栽了。(应为老式育苗是有水的,可以适当补充肥料,打药等。)
老式育苗优缺点:
优点,好管理,出苗整齐,可以补充肥料,打药等,出苗壮实,生长快等。
出苗周期长,两个月左右(要看天气。)
移栽人工大,费时费力。
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水稻的移栽秧龄多大合适,一方面需要看秧苗素质如何,一方面需要看移栽的水稻在移栽之后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成熟。对于这个问题在南方的问题不是很大,在我们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和内蒙地区比较严重,和水稻的产量和成熟度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1、对返青率、成苗率以及育秧时间的需求。水稻移栽是水稻栽培的主要方式,产量稳定、抗逆性强、品质相对有保证。但是在不同的地区,水稻的移栽秧龄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在南方地区的水稻移栽,秧龄普遍较大,据我了解普遍在4.5叶以上。但是在我们黑龙江以及吉林、内蒙地区,水稻移栽的秧龄普遍在3.5-4叶龄,也就是移栽的中苗。之所以是移栽中苗而不是移栽小苗或者大苗,也是经过实践之后得出的经验。
1.1小苗移栽。所谓的小苗移栽,是移栽2.5叶的秧苗。虽然说5月中旬左右东北的气候不是很稳定,但是2.5叶的秧苗也可以逐渐的缓苗、返青,只不过这个时间段比较长。而且,2.5叶龄的秧苗株高比较小,一般在5-6厘米左右。如果秧苗徒长的话,可以达到8厘米左右。但是这样的秧苗返青期过长,不利于水稻移栽生产。而且,2.5叶龄的秧苗根系数量不足,秧苗根系很难把苗床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出现散盘子的情况,移栽的难度大、秧苗浪费的量也比较大。还有一点就是2.5叶龄的秧苗,株高过矮,移栽之后很难及时的补充水分,否则就会造成秧苗受淹的情况,导致秧苗的成苗率过低,增加补苗的成本。
1.2移栽大苗。4.5~5叶龄的秧苗也可以移栽。但是会大幅的增加育苗的时间。以我们常见的5月10日左右移栽来计算,想在移栽期移栽4.5-5叶龄的大苗,就需要在3月末的阶段进行水稻播种。而这个时间段在黑龙江、内蒙地区来说,还处于封冻的状态,以现有的简易育秧大棚来说,难以满足水稻芽种萌发、生长对温度的需求。而且,以常规的育秧手段培育的大苗来说,由于秧龄过大,会造成秧苗的徒长、株高过高以及第1-2叶的同伸分蘖的损失,也不利于水稻的稳产和丰产的需求。
2、移栽之后有足够的灌浆成熟期。以黑龙江东部地区为例,水稻从齐穗开始,需要45-5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安全的成熟。在黑龙江地区,水稻的齐穗期在7月25日左右齐穗,按45-50天的灌浆成熟期计算,水稻会在9月10-15日左右达到黄熟的状态,也就意味着可以安全的成熟。如果是同一个移栽期移栽小苗,那就会差一片叶的生长时间,水稻的成熟期会推迟大概7-10天左右的时间,不利于水稻的安全成熟;如果是移栽大苗的话,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移栽期的推迟,也会影响到水稻的安全成熟。所以,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地区移栽水稻中苗也是从实际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3、移栽中苗的优势。对于移栽的3.5-4叶龄的水稻中苗来说,的确是比较适宜的。根系生长量够,盘根质量比较好,有利于机械和人工的移栽;株高适宜、茎杆粗壮,移栽之后可以快速的补充水层而不会受淹,水稻的返青和成苗率较高;还有一点就是此时的秧苗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快速的生根、返青。而且,3.5-4叶龄的中苗移栽返青之后就能分化出第一片叶的低位同伸分蘖,对于稳产、增产也有一定的保证。
所以,确定移栽秧苗的叶龄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条件来判断,选择适宜的时期育秧、适宜的时期移栽适宜叶龄的秧苗,才能够保证水稻的稳产和丰产。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今年湖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吗?
目前,湖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吗?今年湖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有的地方7月下旬下的雨后,至今滴雨未下,旱天长达70余天,如鄂东黄冈市的英山、罗田等县,局部地区干旱十分严重,山区草木干枯,庄稼干死,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
第一,旱地作物遭受创伤,旱情严重。湖北各地,旱地作物有玉米、红薯、大豆、花生、蔬菜,干旱非常严重。有水源灌溉的地方,旱情缓和,特别是那些无水源,沙质土壤的地方和一些地理位置高的地方,夏玉米正赶上伏旱,干花干穂,授粉不充分,干旱缺水,无法灌浆,造成大面积减产。红薯正是生长发育旺盛结薯时期,因土壤干旱而无法产生薯块。大豆开花期干花,无法开花,花序少授粉程度差,产生的空荚豆耳率大,造成严重减产。无水源抗旱的蔬菜种植地,基本上菜地无收获,一遍枯黄。严重的干旱,造成大面积的旱地发生旱灾,产量严重下降,有些作物颗粒无收。
第二,水稻干旱,造成大面积的减产。湖北是水稻重要的生产主产区,在大部地区,水稻田水源不充足,或水源条件差,靠天吃饭稻田,因长时间没有降雨,旱情十分严重,使田底缺水干裂,稻田鱼虾死光,水稻无法孕穗、抽穗、扬花和灌浆,水稻入秋,有绝大部分抽穗一半就停止,无法抽出完整的稻穂,收获的季节,只有非常少的稻穗低头,减产非常低,有的田块颗粒无收。这次干旱,各地水稻产量普遍减产,特别是山区水源缺乏的水稻减产高达100%。
第三,山区干旱严重人畜缺少饮用水。在湖北山区县,如大悟、红安、罗田、英山、蕲春、黄梅、通山、通城、阳新等地,山区溪水、泉水干枯,泉眼泥土发白,溪涧小河早已断流,滴水无存。有许多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缺乏。有的地方根本失去了水源,人畜用水,需要到非常远的水源较丰富的地方取水,实在太困难了。
第四,山区干旱森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山区草木焦枯黄死,有许多地质脆弱的土壤,含水量非常少,达到干燥程度,乔木本身是生长发育旺盛期,而树叶卷曲,干枯黄落。地面小草青枯干死焦碎,森林防火十分严峻。山区县森林防火部门,派出大量的护林员进入乡村,宣传防火,长期不间断地逐日巡查,拉横幅,贴标语,利用高音喇叭喊话宣传,走村入户,动员防火。
总之,这次湖北气候性大干旱,时间非常长,旱情程度非常严重,旱灾面积影响非常大,受灾人数非常多,造成各地粮食作物大减产,特别是山区许多地方发生人畜饮水困难,森林草木干枯,防火工作十分严峻。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我们这里自从七月以来,已经连续干旱快三个月了,水稻生产,那个时候水库,塘堰,河流还有流淌着的水源可以抗旱,算是勉强把水稻收起来了。
自从九月十号前后水稻收割完毕后,干旱程度一天比一天厉害,所有的耕地用锄头刨到底,没有一丝的潮气,动不动就尘土飞扬。
目前,除中稻安全收割回家之外,像大豆、高粱、玉米、红薯、芝麻、绿豆等等秋季农作物,现在全部干死,无法收获,就连农户因干旱无法种菜,而天天去集市上花钱买高价菜吃,真是吃起来心痛。
现在,不单单是农作物打无收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吃水。目前农户勉强四处找微弱的水源挑水吃,每天精打细算还怕水不够吃。
据中国天气网播报的近40天长途天气预报,我们这里40天内基本没有下雨的指望。如果再长期干旱下去,我们这里吃水恐怕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用汽车运水回家吃。
朋友,像我所说的这种恶劣情况,农民、农业、农村遭受的损失恐怕要比我们预计的要严重得多。
今年的天气的确有点反常,我的老家在江西九江农村,跟湖北通山交界,从7月份以来,已经连续2个多月没有有效降雨,村里的自来水水源地也已经没有水了,只能靠着原来的水井满足生活需要,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我姐夫家在湖北襄阳,他们那里也是类似的情况,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降雨,水井下降的幅度比较大,原来2米多就有水,如今却要五六米深才能打到水,地里种的庄稼也有不小的影响,很多菜因为缺水直接变黄或者干枯,新播种的菜种迟迟不出芽。今年湖北出现罕见的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部分缺水严重的农作物面临减产或者绝收
种植农作物基本上离不开水,这次干旱天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有的地方将近3个月没有有效的降雨,如果当地山塘水库较少,大小河流也偏少,那么农作物基本上会减产,严重的地方甚至会绝收。遇到这种情况,农民也很无奈,毕竟种地靠天吃饭的时候居多,只能先确保人畜饮水,再来想办法给农作物浇水或者等有降雨时再来改种。就像我家现在地里的红薯还没挖,因为长时间没有下雨,地块板结很厉害,想挖起来难度不小,只能先放着等下雨。
二、干旱缺水使得农作物秋播带来很大的困难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正常情况下,农作物收起来后,还会想办法在空档期利用起来,继续播种种一些农作物。像我们那里,水稻收购后,会开始着手种一些蔬菜,有的还会种一些荞麦、油菜等,不过这需要有播种条件。如果干旱天气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必然导致秋播推迟甚至直接无法秋播,有时即使按时播种了,一旦后期降雨量跟不上,也会出现出苗难、长势差等现象,这也不是农民希望看到的结果,希望这样的天气能够早点结束,多来几场及时雨。
三、持续干旱易导致病虫害容易增多
持续的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不仅仅是产量方面,还可能会诱发一些病虫害,种植业有时就是这样,遇到不利天气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抗病能力容易降低,很多虫害也会变得活跃起来。这方面的影响往往是很多农民容易忽视的地方,很多农民看着自家的农作物缺水,一心想着如何引入水源灌溉,尽可能的满足农作物生产需要,这就使得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下少了功夫,一旦病虫害增多,后期田间管理上困难会比较大。
四、打乱了原有的种植计划,农民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风调雨顺的时候,一年四季该如何劳作,农民都有着自己的安排,为了提高耕地的使用率,很多农民会一茬接一茬的种各种农作物,今年遇到罕见的干旱后,原有的种植计划就乱套了。此时种植户不能怨天尤人,需要积极应对,有条件恢复生产的,需要及时想办法解决,暂时还不能顺利播种的,那就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可能的挽回点损失。由于各地干旱程度不同,在调整种植计划时,需要因地制宜,不可实行“一刀切”的方式。
总之,今年湖北、江西等地出现罕见的干旱天气,部分地区甚至是50年一遇的干旱,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农作物上,很多地方已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水。如果接下来还不能迎来有效的降雨,那么还会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更大的影响,抗旱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异常天气频繁出现,也给我们提了醒,在农村水利工程要加大力度建设,山塘水库得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异常天气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多方面持续的投入。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今年湖北出现罕见的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湖北大旱超过90天整整一个季度,据悉历史45年首次长时间高温干旱无雨。大大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甚至提前对明年的种植结构有所调整。
2019年是个特殊的气候现象。南方雨水充足却一直处于多雨汛期。而北方湖北乃至河南,山东多地都出现干旱现象。而干旱作为天灾给农民种植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农野山货】老家黄冈地区,7月骄阳似火却一直高温无雨。导致部分黄豆未长成直接干死,出现绝收现象。花生除了背阳面的田里能收获些,旱地里依然大幅减产。芝麻同样难逃一劫,8月18日收获期前夕一场龙卷风袭击倒伏断裂高达90%以上,至少一小半的芝麻因大太阳晒迅速成熟而洒落在田间地头,农民还要含泪把它收割回来,非常痛心。
高温疫病蔓延迅速,二次非洲猪瘟防让农民更加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硕大的肥猪说死就死,整窝的,整个养殖场的全部被感染了猪瘟。养猪户不仅没赚钱还得赔钱。相关工作人员帮忙处理一头死猪需要80元成本,而猪场的废弃物不慎流入池塘,连塘鱼都被毒死了,养猪户还要赔偿塘主的成鱼钱。
干旱高温连鸡都不肯下蛋了,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导致三月不知肉味,肉价攀升像芝麻开花一样。限量供应的猪肉50元/公斤,牛肉100元/公斤…… 干旱带来的物价上涨更快更高,农民群众的幸福度有所降低。7,8月份部分农民种植的蔬菜旱情严重,甚至出现了“菜荒”现象。导致市场菜价一路攀升。 农民始终是靠天吃饭的,对于天灾却无能为力。灌溉水源除了池塘,水井,就是自家的自来水,那得多大的成本啊? 回想到10年前,每到夏天河流渠道的水都是清澈见底,满满的。白莲河水库会开闸放水过来供广大农民灌溉。为何近些年却没有这些便民惠民水利举措呢?可能是河流,渠道年久失修被淤塞了;或者是水库作为周边上百万群众的饮用水源,也岌岌可危了。地方也有增加部分人工降雨作业,具体在哪里操作不太清楚,偶尔的局部临时降水却不明显。秋播因缺水,连塘泥都被农户挑光了。 农户水产养殖业因长期干旱严受损严重。因为池塘的水被农民抽到稻田里灌溉,最繁忙是一口池塘同时出现七八台抽水机,几个小时就把两三亩大的池塘给抽干了。池塘承包人不得不把塘鱼全部捞起来挥泪甩卖。这些本来是要留作过年的年鱼却提前捕捞了。过年还有鱼吃么? 因长期高温无雨,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消防隐患日益突出,很多地方出现轻微火灾现象。乡村祭扫,刀耕火种现象尤其要注意防范。当前天干物燥,极易发生火灾现象。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天大田的天气预报15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天大田的天气预报15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